1、 |
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用次数(39) |
|
|
张晓龙,李培英,李萍,徐兴永 2005年第23卷, 第1期:87~95 |
|
2、 |
渤、黄、东海高营养层次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研究 被引用次数(32) |
|
|
张波,唐启升 2004年第22卷, 第4期:393~404 |
|
3、 |
环境胁迫对鱼类生理机能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27) |
|
|
洪磊,张秀梅 2004年第22卷, 第1期:114~121 |
|
4、 |
胶州湾海水中无机氮的分布与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用次数(24) |
|
|
孙丕喜,王宗灵,战闰,夏滨,王湘芹 2005年第23卷, 第4期:466~471 |
|
5、 |
大西洋牙鲆幼鱼标准代谢的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24) |
|
|
王波,李继强,曹志海,李德军,孙庆霞,朱明远,毛兴华 2004年第22卷, 第1期:62~68 |
|
6、 |
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21) |
|
|
李艳,李瑞香,王宗灵,朱明远,孙丕喜,夏滨 2005年第23卷, 第3期:328~334 |
|
7、 |
楚科奇海海冰周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关联因素 被引用次数(21) |
|
|
赵进平,朱大勇,史久新 2003年第21卷, 第2期:123~131 |
|
8、 |
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 被引用次数(21) |
|
|
高抒,汪亚平 2002年第20卷, 第3期:52~59 |
|
9、 |
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在滨海湿地中的应用 被引用次数(20) |
|
|
喻龙,龙江平,李建军,冯慕华,郝玉 2002年第20卷, 第4期:99~108 |
|
10、 |
莱州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被引用次数(19) |
|
|
孙丕喜,王波,张朝晖,王宗灵,夏滨 2006年第24卷, 第3期:329~335 |
|
11、 |
种植盐地碱蓬修复滨海盐渍土效果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19) |
|
|
林学政,沈继红,刘克斋,黄晓航 2005年第23卷, 第1期:65~69 |
|
12、 |
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间变化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被引用次数(19) |
|
|
陈沈良,杨世伦,吴瑞明 2004年第22卷, 第3期:299~305 |
|
13、 |
南海与邻近海洋的水通量交换 被引用次数(19) |
|
|
蔡树群,刘海龙,李薇 2002年第20卷, 第3期:29~34 |
|
14、 |
温度、盐度对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中肋骨条藻的比较 被引用次数(18) |
|
|
陈炳章,王宗灵,朱明远,李瑞香 2005年第23卷, 第1期:60~64 |
|
15、 |
论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被引用次数(18) |
|
|
张红智,张静 2005年第23卷, 第2期:243~247 |
|
16、 |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被引用次数(18) |
|
|
刘忠臣,陈义兰,丁继胜,张卫红,吴永亭,郭发滨 2003年第21卷, 第2期:160~173 |
|
17、 |
营养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用次数(18) |
|
|
王修林,张蕾,韩秀荣,祝陈坚,葛明 2002年第20卷, 第3期:96~101 |
|
18、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被引用次数(17) |
|
|
屠建波,王保栋 2006年第24卷, 第4期:532~538 |
|
19、 |
黑潮水入侵东海陆架及陆架环流的若干现象 被引用次数(17) |
|
|
于非,臧家业,郭炳火,胡筱敏 2002年第20卷, 第3期:21~28 |
|
20、 |
黄河口附近海区水文要素基本特征 被引用次数(17) |
|
|
李泽刚 2000年第18卷, 第3期:20~28 |
|
21、 |
莱州湾南岸海岸侵蚀过程与原因研究 被引用次数(16) |
|
|
丰爱平,夏东兴,谷东起,吴桑云,李朝新 2006年第24卷, 第1期:83~90 |
|
22、 |
河口和沿岸海域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被引用次数(16) |
|
|
王保栋 2005年第23卷, 第1期:82~86 |
|
23、 |
南海形成演化探究 被引用次数(16) |
|
|
谢建华,夏斌,张宴华,王喜臣 2005年第23卷, 第2期:212~218 |
|
24、 |
利用Landsat TM6反演地表温度所需地表辐射率参数的估计方法 被引用次数(16) |
|
|
覃志豪,李文娟,徐斌,张万昌 2004年第22卷, 第Z1期:129~137 |
|
25、 |
黄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研究 被引用次数(16) |
|
|
田恬,魏皓,苏健,郑昌硕,孙文心 2003年第21卷, 第1期:1~11 |
|
26、 |
半连续培养下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生长过程与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用次数(16) |
|
|
王宗灵,李瑞香,朱明远,陈炳章,郝彦菊 2006年第24卷, 第4期:495~503 |
|
27、 |
不同营养盐条件下浒苔的生长 被引用次数(15) |
|
|
李瑞香,吴晓文,韦钦胜,王宗灵,李艳,孙萍 2009年第27卷, 第2期:~ |
|
28、 |
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14) |
|
|
曲凌云,孙修勤,相建海,洪旭光,张进兴 2004年第22卷, 第3期:385~391 |
|
29、 |
东海海表面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用次数(14) |
|
|
于非,许一 2003年第21卷, 第4期:477~481 |
|
30、 |
复合免疫药物对中国对虾血淋巴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14) |
|
|
王宜艳,孙虎山,李光友 2002年第20卷, 第3期:79~83 |
|
31、 |
长江口前沿潮滩对来沙锐减和海面上升的响应 被引用次数(13) |
|
|
杨世伦,朱骏,李鹏 2005年第23卷, 第2期:152~158 |
|
32、 |
稳定碳、氮同位素在河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用次数(13) |
|
|
蔡德陵,李红燕 2004年第22卷, 第2期:225~232 |
|
33、 |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重矿物组合分区及来源 被引用次数(13) |
|
|
王昆山,石学法,林振宏 2003年第21卷, 第1期:31~40 |
|
34、 |
东海陆架冰后期潮流沙脊地貌与内部结构特征 被引用次数(13) |
|
|
印萍 2003年第21卷, 第2期:181~187 |
|
35、 |
犬齿牙鲆幼鱼呼吸耗氧率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13) |
|
|
王波,李继强,曹志海,孙庆霞,左言明,朱明远,毛兴华 2003年第21卷, 第3期:325~330 |
|
36、 |
黄海中部营养盐的贯跃层输运 被引用次数(13) |
|
|
魏皓,王磊,林以安,CHUNG Chang-Soo 2002年第20卷, 第3期:15~20 |
|
37、 |
沙蚕的营养分析与功能研究 被引用次数(12) |
|
|
滕瑜,王印庚,王彩理 2004年第22卷, 第2期:215~218 |
|
38、 |
黄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粒度效应 被引用次数(12) |
|
|
杜德文,石学法,孟宪伟,程振波,陈志华,熊应乾 2003年第21卷, 第1期:78~82 |
|
39、 |
赤潮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12) |
|
|
杨建强,罗先香,丁德文,秦洁 2003年第21卷, 第3期:318~324 |
|
40、 |
ENSO事件中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用次数(12) |
|
|
于卫东,乔方利 2003年第21卷, 第4期:446~453 |
|
41、 |
中国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1998-2002) 被引用次数(12) |
|
|
孙云明,宋金明 2002年第20卷, 第3期:110~118 |
|
42、 |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用次数(11) |
|
|
赵淑梅,郑西来,高增文,吴俊文 2005年第23卷, 第2期:234~238 |
|
43、 |
牛蒡寡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用次数(11) |
|
|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2005年第23卷, 第3期:347~352 |
|
44、 |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其在近海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用次数(11) |
|
|
刘保华,丁继胜,裴彦良,李西双,高俊国,吕京福 2005年第23卷, 第3期:374~384 |
|
45、 |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11) |
|
|
薛超波,王国良,金珊,郑天伦 2004年第22卷, 第3期:377~384 |
|
46、 |
中国有害赤潮预测方法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用次数(11) |
|
|
王修林,孙培艳,高振会,韩秀荣,陈江麟 2003年第21卷, 第1期:93~98 |
|
47、 |
陆架海区温跃层特征量的一种计算方法--拟阶梯函数逼近法 被引用次数(11) |
|
|
葛人峰,乔方利,于非,蒋志晓,郭景松 2003年第21卷, 第4期:393~400 |
|
48、 |
现代海洋/大气资料同化方法的统一性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用次数(11) |
|
|
乔方利,Zhang Shao-qing 2002年第20卷, 第4期:79~93 |
|
49、 |
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和辐射效应的数值试验 被引用次数(10) |
|
|
胡瑞金,董克慧,周发琇 2006年第24卷, 第2期:156~165 |
|
50、 |
长江、黄河沉积物物源研究综述 被引用次数(10) |
|
|
熊应乾,杨作升,刘振夏 2003年第21卷, 第3期:355~362 |
|
51、 |
中国海洋航空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10) |
|
|
马毅,张杰,张汉德,刘宇中 2002年第20卷, 第4期:94~98 |
|
52、 |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10) |
|
|
朱大奎,柯贤坤,高抒 1986年第0卷, 第3期:~ |
|
53、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被引用次数(10) |
|
|
谷东起,付军,杨鸣,丰爱平 2006年第24卷, 第2期:213~219 |
|
54、 |
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的分析 被引用次数(9) |
|
|
戴纪翠,宋金明,郑国侠 2006年第24卷, 第3期:397~406 |
|
55、 |
南黄海春季水温分布特征的分析 被引用次数(9) |
|
|
于非,张志欣,兰健,刁新源,郭景松,葛人峰 2005年第23卷, 第3期:281~288 |
|
56、 |
中国渔业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被引用次数(9) |
|
|
邓云锋,韩立民 2005年第23卷, 第3期:385~389 |
|
57、 |
半滑舌鳎仔稚鱼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用次数(9) |
|
|
常青,张秀梅,陈四清,梁萌青,刘寿堂 2005年第23卷, 第4期:472~476 |
|
58、 |
全球大洋环流诊断模式研究--流场及流函数 被引用次数(9) |
|
|
魏泽勋,乔方利,方国洪,崔秉昊,方越,王新怡 2004年第22卷, 第1期:1~15 |
|
59、 |
热带气旋前进方向两侧海滩风暴效应差异研究--以海滩对0307号台风"伊布都"的响应为例 被引用次数(9) |
|
|
蔡锋,苏贤泽,夏东兴 2004年第22卷, 第4期:436~445 |
|
60、 |
黄、东海二类水体水色要素的统计反演模式 被引用次数(9) |
|
|
唐军武,王晓梅,宋庆君,李铜基,黄海军,任敬萍,简伟军 2004年第22卷, 第Z1期:1~7 |
|
61、 |
海洋中Redfield比值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9) |
|
|
王保栋,陈爱萍,刘峰 2003年第21卷, 第2期:232~235 |
|
62、 |
EMD方法和Hilbert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用次数(9) |
|
|
熊学军,郭炳火,胡筱敏,刘建军 2002年第20卷, 第2期:12~21 |
|
63、 |
ENSO--热带海洋和大气中和谐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 被引用次数(9) |
|
|
巢纪平 2002年第20卷, 第3期:1~8 |
|
64、 |
渤海海水透明度与水色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9) |
|
|
费尊乐 1986年第0卷, 第1期:~ |
|
65、 |
WaveWatch的操作系统移植及其与SWAN嵌套接口的改进 被引用次数(8) |
|
|
高山,丁平兴,朱首贤 2006年第24卷, 第2期:228~237 |
|
66、 |
全球变化影响下青岛海岸带地理环境的演变 被引用次数(8) |
|
|
杨鸣,夏东兴,谷东起,薛佐,丰爱平 2005年第23卷, 第3期:289~296 |
|
67、 |
基于光学遥感的海岛潮间带和湿地信息提取--以东沙岛(礁)为例 被引用次数(8) |
|
|
王小龙,张杰,初佳兰 2005年第23卷, 第4期:477~481 |
|
68、 |
潮流与泥沙数值模拟回顾及进展 被引用次数(8) |
|
|
远航,于定勇 2004年第22卷, 第1期:97~106 |
|
69、 |
差异水动力导致黄河口粉质土微结构分形特征变化实例研究 被引用次数(8) |
|
|
王俊超,贾永刚,史文君,单红仙,许国辉,付元宾 2004年第22卷, 第2期:177~183 |
|
70、 |
养殖大菱鲆烂鳍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 被引用次数(8) |
|
|
张正,王印庚,韩文君,李秋芬 2004年第22卷, 第2期:193~197 |
|
71、 |
莱州湾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被引用次数(8) |
|
|
刘峰,王海亭,王德利 2004年第22卷, 第4期:486~492 |
|
72、 |
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释读 被引用次数(8) |
|
|
金秉福,林振宏,季福武 2003年第21卷, 第1期:99~106 |
|
73、 |
渤黄东海混合层化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8) |
|
|
刘丽萍,黄大吉,章本照 2002年第20卷, 第3期:84~89 |
|
74、 |
渤海环流与输运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用次数(8) |
|
|
魏皓,武建平,POHLMANN Thomas 2001年第19卷, 第2期:1~9 |
|
75、 |
2004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被引用次数(8) |
|
|
栾青杉,孙军,宋书群,沈志良 2008年第26卷, 第3期:~ |
|
76、 |
温度、盐度及体重对条石鲷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8) |
|
|
闫茂仓,单乐州,谢起浪,林少珍,邵鑫斌,刘伟成,黄贤克 2008年第26卷, 第4期:~ |
|
77、 |
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用次数(7) |
|
|
方习生,石学法,王昆山,程振波,王湘芹 2006年第24卷, 第1期:9~16 |
|
78、 |
胶州湾水温和营养盐硅限制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用次数(7) |
|
|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赵蓓,李梅 2006年第24卷, 第2期:203~212 |
|
79、 |
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 被引用次数(7) |
|
|
张卫明,梁瑞才,牟晓东,邹积山 2005年第23卷, 第3期:305~312 |
|
80、 |
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对海、陆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用次数(7) |
|
|
孟宪伟,刘焱光,王湘芹 2005年第23卷, 第4期:391~397 |
|
81、 |
铁对自然群落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7) |
|
|
李瑞香,朱明远 2004年第22卷, 第1期:50~54 |
|
82、 |
海蓬子种子营养成分分析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7) |
|
|
张爱军,刘发义,沈继红,石红旗,吴丽萍 2003年第21卷, 第1期:89~92 |
|
83、 |
渤海夏季环流和渤海海峡水体输运的数值诊断研究 被引用次数(7) |
|
|
魏泽勋,李春雁,方国洪,王新怡 2003年第21卷, 第4期:454~464 |
|
84、 |
黄海冷水团上升流对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7) |
|
|
张书文,夏长水,袁业立 2002年第20卷, 第3期:9~14 |
|
85、 |
抗冻蛋白的研究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用次数(7) |
|
|
刘晨临,黄晓航,李光友 2002年第20卷, 第3期:102~109 |
|
86、 |
中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与地位研究 被引用次数(7) |
|
|
董玉明 2002年第20卷, 第4期:109~115 |
|
87、 |
青岛太平角和即墨丰城沿海对虾养殖场异养菌群和条件致病菌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7) |
|
|
王文兴,叶孝经,牟敦彩,宋庆云,刘福源,张建中 1983年第0卷, 第2期:~ |
|
88、 |
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特征的EOF分析 被引用次数(7) |
|
|
曾广恩,练树民,程旭华,华祖林,齐义泉 2006年第24卷, 第2期:146~155 |
|
89、 |
黄海浒苔绿潮及其溯源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7) |
|
|
刘峰,逄少军 2012年第30卷, 第3期:441~449 |
|
90、 |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用次数(7) |
|
|
李西双,刘保华,华清峰,赵月霞,刘晨光 2009年第27卷, 第3期:~ |
|
91、 |
东海黑潮热输送变异与经向风异常 被引用次数(7) |
|
|
张启龙,侯一筠,齐庆华,郑冬梅,程明华 2008年第26卷, 第2期:126~134 |
|
92、 |
基于纹理特征分析的辽东湾SAR影像海冰检测 被引用次数(7) |
|
|
张晰,张杰,纪永刚 2008年第26卷, 第3期:~ |
|
93、 |
南黄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被引用次数(6) |
|
|
徐勤增,李瑞香,王宗灵,范士亮,王宗兴 2009年第27卷, 第3期:~ |
|
94、 |
溢油SAR图像分类中的纹理特征选择 被引用次数(6) |
|
|
梁小祎,张杰,孟俊敏 2007年第25卷, 第3期:346~354 |
|
95、 |
微生态制剂对牙鲆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6) |
|
|
郭文婷,李健,王群,刘淇 2006年第24卷, 第1期:51~58 |
|
96、 |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6) |
|
|
郝林华,陈靠山,牛德庆,张玉凤 2006年第24卷, 第1期:66~73 |
|
97、 |
胶州湾悬浮颗粒现场剖面测量与结果分析 被引用次数(6) |
|
|
魏建伟,石学法,方习生,张伟滨,王宗灵 2006年第24卷, 第1期:74~82 |
|
98、 |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和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联系 被引用次数(6) |
|
|
刘琳,于卫东 2006年第24卷, 第3期:301~306 |
|
99、 |
中国近海及临近海域海浪的季节特征及其时间变化 被引用次数(6) |
|
|
陈红霞,华锋,袁业立 2006年第24卷, 第4期:407~415 |
|
100、 |
南黄海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用次数(6) |
|
|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 2006年第24卷, 第4期:477~488 |
|